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管理模式 >> 正文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有效落实的对策及建议
作者:佚名 来源:建筑工作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1-12-21 17:34:58
>

  建设单位(或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和拥有者,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一些业主对施工项目“过分拆分”,工程标价过低,不合理压缩工期现象突出。项目每分包、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被削弱一些。每分、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就更为边缘化一些,分包、转包链条最末端的施工队伍甚至可能没有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人,出了事故也无法追究责任。要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等现象,建立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是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方法。对于事故责任,应该“责权利对等”,施工企业应该承担责任,而投资方更应该承担责任,并且是主导责任。

  3、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

  首先,政府执法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根据建设部对全国建筑安全监督站进行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有接近75%的安全监督站没有任何财政拨款,而是依靠自收自支或质量监督费开展安全监管,经费来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级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紧缺,也直接影响了安全监督任务的完成。截至2003年为止全国建筑安全监管人员约为13000人(其中正式编制只有7500人左右),而2003年全国仅房屋建筑的施工面积就超过了25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市政工程等其它类型的项目),平均一个安全监管人员要监督超过1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量。可以说,现有力量远远不足以完成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

  其次,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执法不够严格。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安全执法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安全人员,导致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察。另一方面是有些执法人员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且人情关系错综复杂,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一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表现明显。

  4、安全文化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组织开展了一些旨在提升全社会安全文化意识的宣传教育和促进活动,目前全国性的安全促进活动包括“全国安全生产月”以及“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等。其中前者是针对所有行业的,后者是专门针对建筑业的。这些活动对改善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安全文化还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明确的安全方针政策,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单位和监理只重视进度和质量,忽视安全,不愿承担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第二,安全促进活动形式单一。“创建文明工地活动”针对建设项目的硬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对从深层次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强调不够;而“安全生产月”是针对所有行业的,一年一度的表面宣传和检查对建筑业的影响有限。

  第三,农民工普遍存在宿命论的思想。建筑业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几千年来的“生死有命”的封建思想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违章操作,野蛮施工导致发生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们把安全责任落实的全部责任界定给企业,但本文认为,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的落实紧紧依靠施工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建筑市场环境中的政府、建设单位(业主)以及整个社会和行业安全文化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得以真正有效的落实。

  1、落实施工企业自身安全责任

  (1)加强施工企业招投标及施工许可环节对安全生产的把关作用。

  在招投标环节的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中,建议对投标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进行审查;同时明确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投标施工企业不得参加工程投标活动。

  施工许可环节中,建议明确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未办理安全生产监督手续的工程项目,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同时明确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单位有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计划,施工单位已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

  (2)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严格细致的检查办法和程序,检查内容包括安全会议制度、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等;保持安全检查的较高频率和安全会议的较高参与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对分包商的安全管理。

  要求企业对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阶段性安全计划(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